中国保险竞争力报告发布 寿险大幅下滑产险竞争加剧
【编者按】在保险行业环境变化迅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还面临着再保险需求层次变化较快、现阶段再保险行业的“两低一高”即成长性和盈利性低、波动性高以及再保险市场过度开放等基础性、长期性的挑战
从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了解到,首本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以下简称《报告》)即将在明年1月正式出版,对保险业竞争力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保险密度为163美元,居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为3.8%,居世界第56位,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12年11月,中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6.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0%,增幅较2011年的同期增幅下降了1个百分点。
“中国保险业发展增速缓慢回落,这一趋势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报告》指出,中国保险业不得不面对转型过程中的艰难起步,行业正在努力寻找提升竞争力之策,为未来发展开辟通途。
产险竞争加剧
财产险行业发展放缓、竞争加剧。《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产险业保费达到4617.82亿元,比2010年名义增长18.5%,实际增长12.47%,增速分别下降16.9个和18.67个百分点。
《报告》作者之一、武汉大学魏华林教授分析认为,在关注市场规模等“硬实力”指标背后,更多关注无形的“软实力”,或许是加快提升中国财险竞争力的可行途径。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险业在国家灾害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财产保险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在魏华林看来,中国财险发展方式不能只“重规模”,也不能仅仅“规模、效益并重”,而应该转向“兼顾规模、效益、社会责任”的新的发展方式。
寿险大幅下滑
受宏观经济调控、金融市场动荡和行业监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2011年增速同比大幅下滑。从2012年上半年人身险行业的经营情况来看,面临的风险来源增多,传递更快,系统关联性和破坏性更大。
如何提升人身险行业的竞争力,南开大学朱铭来教授建议,需调整人身险行业的产品结构;改革销售渠道;采用险种差别税率;对健康险、养老险实施单独核算,实现专业化经营;以及加强偿付能力监管。
中介资本大增
2011年,保险中介业务承接了前期的发展态势持续增长,保险营销员管理模式改革和兼业代理专业化路径的探索进一步深入,保险中介业务检查、保险代理市场清理整顿等保证了保险中介市场的平稳运行。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由数量扩张转为资本扩张。2011年,在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增幅锐减的同时,资本规模大幅增长,注册资本110.72亿元,同比增长21.94%;总资产170.94亿元,同比增长25.77%。资本实力的增强为保险中介机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报告》作者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冬姣教授指出,中国保险中介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增长,仍然存在保险中介市场结构失衡、行业结构尚需调整、兼业代理专业化发展及营销员体制改革缓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保险中介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保险中介服务产品的竞争力;培育先进的保险中介文化;进一步完善保险中介制度等。
再保险差距大
直保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国内再保险需求增长的直接动因。《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分保费收入实现639.3亿元,同比增长28.9%,2005年至201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9.1%。在分入业务类别方面,财险分入业务始终占有较大份额。
“由于国内再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弱,转型还未结束。”《报告》认为,在保险行业环境变化迅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还面临着再保险需求层次变化较快、现阶段再保险行业的“两低一高”即成长性和盈利性低、波动性高以及再保险市场过度开放等基础性、长期性的挑战。
业内专家指出,提升国内再保险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借力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采取灵活的产业竞争策略,保持并增强已具备的竞争优势,尽快消除短板限制,从而在短时间内缩小产业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