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独”家庭生二胎 怎么理财维持财务平衡?
【编者按】“双独”家庭,月入2万,育有一女,打算生二胎,希望妻子做全职太太,安心在家照顾孩子,这种情况下,该怎么理财才能维持家庭财务平衡?
基本情况
李先生36岁,在某电子科技公司做销售经理,月收入15000元。李太太33岁,在一家私营企业做行政,月收入5000元。夫妇俩有一个4岁的女儿,已上幼儿园。父母已退休,家境比较宽裕,支援李先生买了房,无贷款,与李先生一家共同居住。目前,该家庭有定期存款50万元、活期存款20万元,投资股票、基金、黄金等领域15万元。支出方面:家庭月支出6000元左右。
李先生夫妇都是独生子女,计划再要个男孩。李先生表示,如果生二胎,他希望太太辞职,做全职太太,安心在家照顾孩子。但如果再要一个孩子,会大大增加家庭支出。李先生想咨询:在此情况下,该怎么理财才能维持家庭财务平衡?
1、成长期家庭单支柱盈利
资产配置需更合理
招商银行沙井支行理财规划师曾璐茜表示,李先生的家庭处于成长期,目前,该家庭资产相对丰厚,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生二胎,李太太又辞职在家,李先生一个人的收入要支付全家的开支,面临的风险将是“单支柱盈利”的家庭模式,尽管对目前的生活品质暂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将来的生活一定会产生风险和压力。所以,生二胎的话,资产配置一定要充分考虑长期规划问题。
李先生夫妇都是独生子女,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如果要第二个孩子,意味着家庭支出要增大。从李先生现阶段家庭资产和负债情况看,投资理财结构不够合理。该家庭总资产为95万元,没有任何负债,负债比率为零。但是闲置的定期、活期资金占比太多,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另外,李先生家庭每月支出6000元左右,占夫妇二人收入的1/3。建议该家庭保证合理支出的同时,增大长期稳定、固定受益类产品的投入。
2、减少活期和定期存款
适当增减黄金投资力度
曾璐茜表示,李先生家庭目前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积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放在活期和定期里面,过于保守,明显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建议李先生留够5万元左右的生活开支费用,另外15万元活期资金可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既保证流动性,又可以获得4%左右的年化利率,避免资产缩水贬值。类理财债券基金存期非常短,自动滚存还能实现复利作用。
另外,建议李先生拿出20-30万元定期存款,适当增加一些有增值能力的国债、保本基金、债券基金或者存期5年以内的万能险,按照平均5%的年化利率计算,可获得不错的增值收益。曾璐茜表示,李先生目前投资于股票、基金和黄金里面的15万元可继续持有,由于黄金走势与股市无太大的相关性,李先生可进行黄金或白银的T+D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对黄金的投资力度也可适当增加。在股票投资方面,李先生夫妇不是投资专业,加上目前股市动荡,个股分化严重,最好谨慎入市。
3、用基金定投的方式筹备教育基金
就李先生家庭资产目前状态来说,如果不出现重大投资损失的话,现有的资产和年收入足以保持不错的生活品质,但如果第二个宝宝出生的话,支出无疑会大幅增加。而且为了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两个孩子的教育基金问题也需要提前规划。曾璐茜表示,目前,李先生的女儿今年4岁,如果李先生在一年后要第二个宝宝的话,按照深圳中等收费的学校估算,两个孩子完成大学教育需要现值200万元左右。
筹备教育基金方面,曾璐茜建议,李先生可以通过基金定额定投的方式,每月从工资里面拿出1000元,定投平衡型或债券型基金,以比较保守的年5%的投资回报率预测,可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拿出一笔可观的资金,如果配置得当,收益率有望更高,这样可能缩短教育基金的储备期。而且,目前是市场的相对低位,以定投分批进仓、份额累加的方式投资,既分散了风险,还能获得长期受益。在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学时,可以部分或全部取出作为教育基金。
4、增加投资理财渠道 购置保障类型的商业保险
曾璐茜表示,像李先生这种家庭正处在成长阶段,收入较为单一,最好是以稳健投资为主,树立好明确的理财目标,将前期积累的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子女养老、父母赡养、家庭开支等各个方面的支出,并经过合理配置起到良好的规划作用。
在资产配置方面,李先生可以采用分红型保险或年金保险增加投资理财渠道。资产配置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同品种、不同时间的方式对现有资产进行合理规划。目前,李先生放在定期里面的资金过多,采用年金保险和分红型保险的形式进行配置时,分红型保险可选择缴费3-5年且满期10-15年左右的产品。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年金保险,年缴5-10年,可终身领取收益。这样不仅能给两个小孩准备充足的教育基金,也能给自己的家庭做好应急储备,提早做好养老规划。
另外,对李先生一家而言,目前还没有购买任何的商业保险(包括身故保障及重大疾病保障),这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生二胎,李太太做了全职太太,李先生就成了家庭惟一的收入来源。对于家庭经济支柱,更加有必要保障自己。曾璐茜建议,李先生可选择购买每年几千元的意外保障,以获得较高的保额,防止一旦有意外发生,造成家庭出现困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