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半强制”+扩大投资范围 年金管家共谋困局突围
【编者按】在深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路上,企业年金的发展任重道远。近日,来自沪港两地的企业年金“管家”齐聚上海,参加“沪港两地养老金制度与投资创新”研讨会,共谋年金市场的困局突围。与会人士纷纷建言,应借鉴香港强积金的强制或半强制性,与此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及扩大投资范围也应尽快落地。
企业年金要“穿靴脱帽”
作为我国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目前企业年金总规模已经达到3570亿元。尽管过去几年企业年金规模增长较快,但由于缺乏税收优惠扶持制度、投资渠道较窄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据了解,香港强积金类似内地的“基本养老个人账户+企业年金账户”,在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采取了在规定交费率内全部免税、超过部分才征收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因此,虽然缴费率不高,但采取了强制性缴费的要求,所以香港强积金建立时间仅为10年,覆盖率已达到所有就业人口的71%,积累规模已近4000亿港元。
而上海补充养老建立近20年,基本养老做实个人账户规模加上企业年金积累规模仍低于香港强积金规模。上海的企业年金在过去十多年内由于地方给予优惠税收政策,因此发展和积累速度较快,但由于近年来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后,发展速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上海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占基本养老缴纳人群不到20%,如果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则更低。
在企业年金缴费、积累和领取三阶段的管理环节中,目前我国只有在企业缴费阶段有5%税优政策;参加企业年金的个人是实行税后缴费,目前并无税收优惠。由于是自愿性的制度安排,企业年金税优额度偏低和没有个人税优政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及其职工建立年金制度的积极性。
作为长江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此次研讨会的召集人,马力深有感触。她直言:企业年金急需“穿靴脱帽”。“穿靴”,即指穿上政策扶持尤其是税优扶持的“靴子”,有了这双“靴子”,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的价值和作用;“脱帽”,则指脱掉“富人俱乐部”的帽子,企业年金应体现普惠性,为基本养老分挑重担。
在她看来,“穿靴”和“脱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若有税优支持,企业年金就可以采取强制和半强制,就会吸引中小企业加入企业年金,真正体现企业年金的普惠制度。尤其要通过个人税优政策来提高个人缴费的积极性,这一点内地应向香港学习。”
香港的强积金制是企业年金强制推行的典型范例。富国基金董事长陈敏认为,导致目前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借鉴香港企业年金的”强制性“。”目前关键问题是,企业年金一定要在税优扶持上有所突破。资本市场缺乏的是长期资金,养老金规模的壮大,也能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
投资渠道亟待拓宽
除呼吁出台税优政策外,扩大香港强积金和内地企业年金投资渠道,也在此次研讨会上被广泛提及。目前,内地企业年金可投资范围主要在固定收益市场和股票市场。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投资范围相对较窄。
“目前企业年金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资产端和负债端难以匹配,主要体现在中国资本市场高波动性和持续低迷,以及投资范围狭窄等方面。”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总裁李春平直言不讳。
据了解,扩大企业年金投资渠道范围的相关事宜已被提上日程。人社部正与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协调,研究进一步扩大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将一些投资风险比较小,最近几年市场表现比较好,尤其是契合企业年金长期稳健投资的产品纳入投资范围。
事实上,被内地年金“管家”视为学习对象的香港强积金,也同样面临着投资困惑。研讨会的另一个召集人、香港退休计划协会主席刘嘉时认为,投资市场剧变,是时候全面检讨强积金现有投资限制,而在拓宽强积金投资渠道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机遇、新兴市场和抗通胀产品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