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资产错配局面 基础设施投资备受险资青睐
【编者按】近日,中国保监会连发六项投资新政,而适度放松投资政策,增加投资运作空间,降低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过度依赖,支持保险资金取得长期稳定收益,成为此轮政策的主旋律。其中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格外引人关注。业界普遍分析认为,新政有望吸引规模超过4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市场中。
基础设施投资备受险资青睐
在股市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债权投资计划的收益率普遍高于国债、企业债及存款利率,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机构资产配置策略。在基础设施类项目中,公路、铁路、核电、风电、火电、水电、水利、煤炭等重大民生行业都是债权计划的主要投资领域,也是保险公司的青睐之地。
受投资政策逐步放宽的影响,保险资金在债权计划上的施展空间与日俱增。今年以来,国内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继低调发起设立基建债权投资计划。在促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险资金也获得了安全稳定的投资回报。
太平人寿前不久公布了旗下万能型新产品“南水一号”两全保险首月结算利率,8月份年化结算利率为5%。以附加险身份出现的“南水一号”保险资金,逾50%的比例直接挂钩于国家重大基础民生工程———南水北调债权投资计划。这在当前资本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太平人寿增持基础设施类资产并获得了较高收益率。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金额达40亿元,并在业内牵头发起设立迄今最大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金额达210亿元。
前不久,泰康也宣布为“湖南国省干线公路债权投资计划”成功放款30亿元,主要用于湖南省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这不仅是保险资金支持湖南省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单,也是保险公司与湖南省重点企业在投融资以及保险业务方面广泛而深入合作的良好开端。
截至目前,保险行业累计发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已超70个,筹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占保险投资资产的3%左右。其中,仅今年年初以来就新增金额约500亿元。
险资或将借此改变资产错配
投资基础设施类项目广受险资青睐的另一主要原因在于,可以有效解决险资资产错配问题。一直以来,保险投资始终存在资产与负债久期不匹配的问题。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如果保险业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更多地用长期资金来支持长期的项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金融体系资产负债不相匹配的现象。”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业人士表示:“基础设施类项目一般所需资金量较大、项目营运周期长,正好与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相匹配。投资基础设施类项目不仅增加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还可在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后,减少对利率敏感性产品的依赖,推动公司保险资产结构调整。”
此次新政不再局限于国家级重点项目,保险公司可选择的投资项目更为广泛。《规定》只要求,“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社会影响,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及产业、土地、环保、节能等相关政策”。
“与上轮4万亿元投资驱动不同,此次政府出台的激励政策,对实体经济层面、对投资固定资产债权计划会有很强的资金支持。”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采访中表示,为了稳定保险行业经营,改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新政增加了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匹配的选择性,保险公司可根据长期或短期不同产品的类型,进行多元配置。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投资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规模大概在500-600亿元左右,据中银国际证券预计,“在今后1-2年内,基础设施债权的投资扩大将使投资收益率提高10%”。
新政为防范风险设置防火墙
然而,投资毕竟是把双刃剑,收益与风险是相伴的。监管层此次针对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方面“放宽投资项目要求,增加投资运作空间”,另一方面也为风险防范铸就了一道道防火墙。
在《规定》中,保监会要求保险资金审慎选择偿债主体,其为项目方或者是母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应该符合“具备担任融资和偿债主体的法定资质;具有稳定可靠收入和现金流,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状况良好,无违约记录,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还款来源明确、真实可靠,能覆盖债权投资计划的本金和收益等”。
与此同时,《规定》要求“偿债主体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不低于300亿元、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亿元;发行规模不超过30亿元;项目方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30%或者符合国家有关资本金比例的规定;在建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60%;基础设施债权类投资占比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
为了更加公开透明,保监会还明确要求专业管理机构设立债权投资计划,依规注册或备案,并在符合条件的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发行,实现受益凭证的登记存管和交易流通。专家表示,为创建更好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渠道,监管层出台这种防火墙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包括保险机构上一年的经营状况、现在与以往的投资记录等等,这些严格的要求都决定了险资能否登上保险资管这个大平台的标准。
由此看来,保监会政策的放宽,意味着未来保险公司可选择的项目增加,但由于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不仅需要投资机构充分做好事前的调研及谨慎运作,还要具有较高的项目筛选能力及购买债权计划产品的风险识别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的考验,都是决定保险资管能否长远发展的先决条件。
推荐阅读: